孩子抽动症怎么办?注意这几点
抽动症怎么判断?
抽动的病名是西方医学的概念。其主要表现为:经常眨眼睛,面部不自觉抽搐,挤眉弄眼,耸肩,嗓子发出类似鸡鸣的声音等。疾病常常有波动,时重时轻,比较容易反复。
中医学将这种症状称为“惊风”,认为这种抽动症的症状与“惊风”是不可分离的。
风性善而易变,能动性强。风儿受到惊吓,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到处乱跑,不受控制,这样抽动症患者就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动作,肌肉也常常不自觉地抽动。了解了“惊风”二字的意思,其实可以大致了解这个病名的意思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,“风”的意思很广,虚邪贼风,有时避之。风能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。人们普遍认为,风邪,是来自于自然界或人体内部。心境失常所致的肝风、自身肝气过旺所致的肝风及食道风均属体内风邪。
情感障碍可能是导致抽动症的首要原因。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实践,抽动症的早期发作通常是由于儿童患病、家庭关系紧张或父母的严厉批评所致。
人体自身因素也有作用。肺部功能不全、脾胃功能不佳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抽动症。
而且不适当的饮食,会增加诱发抽动症的可能性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饮食对抽动症的作用。
为什么不正确的饮食会引起抽动问题?
儿童痉挛怎么办?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很重要,不容忽视!
首先说说肝脾的功能和关系。人的身体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存在,为了达到内脏功能的平衡,人会产生相生相克。用内脏的相互平衡来达到内部环境的和谐。
肝脏和脾脏是这样的一对儿。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,就像土壤和树木一样。根系抓实,防止土壤流失,土壤承受力强,保护森林稳定。相反,当土壤变得稀薄时,支撑牢固的树的力量就会减弱。树变得不稳定了,风一吹起来就开始摇晃。
进食不当,脾胃愈弱,肝气愈无节制,一旦被风吹散,很有可能引发抽动症。
由于缺乏对脾胃的保护,那些已经患有抽动症的儿童在治疗后很难恢复,并且很容易复发。我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:孩子几乎治愈了抽动症,在一些不适当的饮食刺激下又复发了。
因此,合理的饮食,是抽动症病人日常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保护饮食中虚弱的脾胃。
儿童痉挛怎么办?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很重要,不容忽视!
一、尽量避免食用湿冷、潮湿的食物。
在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温而恶寒,燥而恶湿”。冷得很,湿得很的食物,首当其中之物。
实际情况却是:“米饭没有营养,多肉多水果”。即使是现在单纯吃肉也无法满足父母对营养的要求,不仅要吃素,还要吃各种高蛋白的海鲜。海参、鲍鱼、牡蛎和深海海鱼一齐上桌,先不谈这些高营养的食物能否被儿童吸收,单说这些海产品所含的寒气,对儿童脾胃机能的影响,是不容忽视的。
除了这些,牛奶里的寒气、水果里的水分也很多。果、奶按阴阳属性,多水而凉,属阴,偏寒。
长时间大量进食这些阴寒之物入体,会消耗脾胃阳气去消化它,这个过程,就是脾胃受损。脾阴虚证在脾阴虚证中,形成了老中医所说的“脾虚寒”。这时去摸小孩的小肚子,一年到头,都是冰凉的,还可能有一点小肚腩。这些都是身体内无法消化的寒湿之气聚集的表现。
二、除了寒凉湿气重的食物外,风重的食物也不宜多食。
如鸡、蟹等。
中草药认为鸡是阳气很重的动物,所以大家会发现,鸡肉补品大多是用来炖汤的。因为只有用水才能使它不会燃烧,所以易经曰:“巽为鸡,东土之畜也。”鸡本经为肝木,它自身秉承了肝气的“动静”特性,气血很旺,所以对于本身肝风不稳的儿童,应忌食鸡肉。
而且螃蟹,很多人都知道孕妇不能吃,不仅仅是因为它很冷,更因为螃蟹的爪子有很重的肝风,很容易被风吹破血液,引起胎位不稳定,如果食用不当也会诱发宿疾。除抽动症外,许多由风湿引起的问题,如荨麻疹、湿疹、过敏症等也容易因吃螃蟹而引发。
总体而言,家庭护理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抽动症儿童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。疗程中,注意养护脾胃,减少诱发因素,可帮助儿童更快康复。
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或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站最终观点,如有内容侵犯你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相关推荐
- 【疾病概况】三分钟了解抽动症 2020-12-10
- 【治疗揭秘】医院评估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2020-12-14
- 【视频】抽动症治疗,中医经络埋植巩固疗效 2020-12-17
- 发现自家七八岁的小孩眨眼睛是什么原因,问题严重吗,能自愈不? 2021-02-25
- 七岁孩子频繁眨眼睛是抽动症吗 2021-02-21
- 三岁宝宝抽搐不发烧 2021-02-18
- 三岁多眼睛突然眨特别频繁 2021-02-17
- 三岁孩子容易发烧抽搐怎么办 2021-02-09